回归,为了再次出发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还记得,最初的我们,怀揣对未来的希望与期许,带着对桑梓故里的感恩与担当,以一份创业的志气豪情,自强不息、殚精竭虑地奋斗。 还记得,曾经的我们,秉持共建与共享的理念,一同见证许多思想落地生根,许多愿望焕然真切,至终以共通的故乡大爱,孵化出灿烂的单青联之花。 还记得,那些与我们并肩奋斗的同乡们。“在北京-让我们彼此温暖”成为我们在这个城市最真诚的宣誓;“为心灵埋单”,则是我们向着乡情最纯粹的告白。 如今,单县在京青年联合会“联络乡谊、共享知识、笃力发展、报效桑梓”的理念已悄然深入人心,得到越来越多在京同乡的高度认同。同时,单县在京青年联合会的各种制度不断完善,组织架构逐日健全,运行机制日臻成熟,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初步形成了以《单州古今》杂志、单青联手机报、“在北京我们彼此温暖”网站、单青联微信平台、单青联官方微博等“五位一体”的文化传播体系。 过去一年,单青联的各项工作持续稳步发展,均取得重大进步: 我们的理念获得广泛认同,有826位在京同乡申请参加单青联及网站并为之建言献策,涌现出了一大批说实话干实事的优秀骨干力量:黄启瑞、吴兆辉、吴兴民、丁长彬、李仁星、齐行涛、孟庆涛、樊恩广、张阳、魏姝、高秀娟、黄莉、黄秀环、张庆、李腾、张博等等,群贤毕至,共建共进。 我们“企业家沙龙”已举办六届,数百位企业家共享知识共同发展渐成规模,与北京修德谷国学基地、天普太阳能集团公司、北京医食同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开创新辉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在京单县人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产业战略再接再厉。 我们的“青联-学子计划”不断推进,经负责人侯学会博士、郝江东博士精心筹划,第二届选拔吸纳15位在京单县籍学子,发放奖助学金54600余元,并为学子们配备了一对一的人生导师,为单县一中、五中学生举办学习经验分享、高考心理辅导讲座等活动,砥砺学行再上层楼。 我们与家乡政府、企业的合作则稳步发展,招商引资渠道广开,已有“番茄红素产业园”、“中药种植生产加工基地”等数亿元项目落地;我们发动各界同乡共同参与推动的“单县产品走出去计划”已蔚然成型,借助网上“湖西供销社”电商平台、线下医食同源公司精英销售团队把家乡产品推广到同乡身边和五湖四海。 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和中国工商银行单县支行合作“金融产品走出去计划”,提出金融创新理念,为在京务工经商同乡提供上门金融服务,解决在京同乡资金的储蓄、理财、增值等功能,实现钱留故乡服务家乡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外同乡也获得家乡政府的关心和银行的大力支持。 我们参与家乡“善文化”品牌建设,推进“动力、平台、目标、制度与保障”等“五位一体”文化模式建设。《单州古今》迄今已出版八期,享誉在外同乡圈。通过单青联公益平台,涌现出一大批献爱心助善行,身体力行弘扬“善文化”的企业家:刘永东、李佳桐、张建华、祁彦峰、曹衍学、黄绍芹、王紫汇、郝标、付长强等同志。 每念及此,我们的心中总会充满无限感恩。这一切,绝非几位同乡个人能力所及,而是众多同乡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结果;这一切,也绝非大家坐而论道的成效,而是众人拾柴、艰苦奋斗的荣誉。其间的我们是纯粹的,我们仰不祚于天地,伏无愧于良心,更可坦然直面那生养我们的土地。正是这块土地,这块在我们记忆与灵魂深处真切而厚德载物的沃土,给了让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行勇气、信念与力量,让我们经历到一种真实而富有质感的成长。 当然,这种成长不仅是单青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也是我们内心的不断成熟,是我们对生命与生活感悟不断深化的艰难历程。单青联既是一个组织,更是一项事业;既是对同乡事业承诺的产物,更源于所有同乡支持的源头活水;既是大家合作发展的载体,更是构建心灵家园的伟大尝试。在建设性参与的过程中,我们有着新奇与快乐,也有失落与阵痛;经历了渐趋成熟的幸福与愉悦,也充满了共同推进的艰辛与磨难。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前行、一直在成长。 所谓“昔日之得,不足以自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在岁末除夕、继往开来的节点,回首来时的一路沧桑,我们有理由对单青联的未来寄托更大的期待,以实现我们最初的愿望,将之打造为: 一个心灵憩息的港湾。一弯浅浅的明月,盈溢的是浓浓醇香的乡谊、叙说的是眷眷淳朴的乡情; 一个信息汇聚的中心。一条畅通的渠道,传递的是心系故里的牵挂、力行的是报效桑梓的情怀。 这是我们最初的梦,——我们的故园梦,“单州梦”。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单县人在京同乡会-在北京我们彼此温暖! ( 鲁ICP备19001498号 )
GMT+8, 2025-5-7 00:03 , Processed in 0.0477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