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县产品“走出去”的几点思考 为充分发挥单县在京青年联合会““三器一体”的功能定位,实现家乡与首都资源的对接融合及转化,在实施“青联·助学计划”等公益事业的基础上,单青联策划提出单县产品“走出去”的建议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为什么做这个项目——实现“四个服务” 一是家乡发展有要求。通过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通过单县产品走出来,切实发挥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对外“出口”功能,将实现“确保我县在全省140个县市区中不断争先进位,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全面跨入全省第二方阵”的目标,进而拉动单县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 二是首都同乡有需求。通过充满乡情的家乡产品以平价乃至于低于市场价的方式销售到有需求的老乡手中,减少物流成本,方便在京老乡的日常生活,提高幸福指数,提升大家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青联发展有使命。根据单县在京青年联合会“联络乡谊、共享知识、笃力发展、报效桑梓”的宗旨,为实现首都与家乡资源对接融合转化,最重要的是构建回馈故乡、报效桑梓的机制,产品“走出去”就是这样一个机制,主要突出其服务和公益色彩,将青联会自身发展与报效家乡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个体发展与家乡建设的同频共振。 四是公益事业有期待。单县公益事业刚刚起步,需要更多资源注入。为支持家乡学子成才,2012年度正在启动“青联·助学”等公益事业,目前资金缺口限制了项目的扩大,制约了项目的规模。单县产品“走出去”项目启动后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经费支持公益事业,实现公益活动可持续发展。 二、这个项目是什么——构建“一体两翼”服务平台 所谓单县产品“走出去”,是指通过在北京打造购销平台(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如“单州特产网”),建立销售渠道,将原产地为单县的产品持续引入到北京及其他城市,在同乡群乃至于首都市场中不断扩大销售份额,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提高单县在京影响力。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公益属性,将该项目运营的部分利润用于单县本土及其在京公益项目发展,实现经济性与公益性“双轮驱动”,帮助单县产品走出去,实现单县文化“走出去”,共同提升单县在京“软实力”。 三、“怎么做”之一——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大义名分。尝试与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如县委宣传部、工商联、商务部门及中小企业局等)开展深入沟通,做好体制构建,取得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实现合力推进。 二是开展合作。在家乡和北京选择口碑好、实力强的企业作为产品“走出去”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委托协议廓清各自权利义务,确保部分利润支持公益事业。 三是打造品牌。在与具有QS认证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这类产品“走出去”的同时,更要注重在单、京两地打造自有品牌,将首都需要、单县特有的产品进行包装,最终在首都市场投放,同时与北京更多商业流通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实现产品销售的规模效应。 四、“怎么做”之二——确定实施路径 一是凝聚共识。在单县在京同乡会内部开展意见征求活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以科学合理的项目方案,最为简便易行的实施计划来整合大家的意见。 二是全面动员。根据共识制定行动路线图,以单县产品“走出去”为载体,以宣传单县为口号,团结各界人士,适时与亿隆实业、中科招商等龙头企业合作,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共同支持单县在京事业发展。 三是广泛宣传。利用单、京两地媒体(电视台、单州古今、手机报、各类网站等)开展宣传,塑造项目本身的公益性与美誉度,提高大家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实现开局良好。 四是营造氛围。适时与县委县政府合作,与北京市相关商务部门合作对接,仿效发达地区打造“单县商品大集”产品推介活动,整体展现单县风貌,将之与招商引资计划结合,可以实现“走出去”与“请进来”的良性互动。 五、何时做 从中秋节开始,制定长远战略,有序推进,不误时令。 六、谁来做 以青联会公益平台实施该计划,以实力派企业为依托,构建良性合作框架,确保活动的公益性、服务性。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单县人在京同乡会-在北京我们彼此温暖! ( 鲁ICP备19001498号 )
GMT+8, 2025-5-6 20:10 , Processed in 0.0463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