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人在京同乡会-在北京我们彼此温暖!

 鎵惧洖瀵嗙爜
 注册
鏌ョ湅: 37533|鍥炲: 32

平原小村的往事

    [澶嶅埗閾炬帴]
鍙戣〃浜 2011-5-12 14:18:08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闃呰妯″紡
  按语: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写平原小村的往事,主要写给大家看,一个人一定要知道自己从那里来.为了不要忘却的纪念.   
在目前交通较为便利的条件下,首都北京距离我出生的鲁西南平原小村并不算太远。只要早晨能乘上8:00北京西客站的京九线的火车,5—6个小时就到荷泽,下车后转乘长途巴去单县,再从单县乘坐如手扶拖拉机或三轮等交通工具,晚上喝汤的时间(8:00)左右怎么也能回到村子里了。村子离单县城里有20多公里,在城市里这20多公里根本就不算路,一脚油就能到。然而,在以前交通工具极为不发达,靠两条腿走路的年代,去趟县城,成了老百姓的最大奢望,村里老人一生从未到过县城的大有人在,老人和孩子对去一趟县城不亚于我们今天出趟国。平时人们要远行,就靠挑着担子或推着独轮小车,有时老百姓遇到天灾人祸就靠肩靠,肩挑去逃难逃荒。到了50年代末,村里在外工作的人多起来,开始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那时谁家若有辆自行车,就象今天谁家趁了辆宝马令人羡慕。60年代初,随着政府组织往关东大批移民,人们开始知道乘着火车去闯关东,知道了外边的世界远比小村的精彩的多。老百姓出远门,需要北上就会徒步160华里到济宁搭火车。需要南下走240华里到徐州搭火车,也有人到100多里外的商丘去乘火车的。现在的火车站依然离我出生的平原小村很远,但总算有了较多的可代步的工具,如,自行车、蹦蹦车,手扶拖拉机等。
我出生的村庄叫黄杨庄,在50-60年代离曹马集仅有3里路,现在由于不断扩建新房,村子几乎联在一起,和曹马集紧紧相临。曹马集自古称镇,具说是因曹操在此养马而得名。在毛泽东四卷中关于淮海战役的事情,曾经几次出现过曹马集的字样。关于黄杨庄,听老人们讲从前叫杨庄,后来黄姓人越来越多,杨姓人越来越少,就改叫黄杨庄,老人还说是因为羊(同音杨)身上长了黄病(以前得了肝炎就称黄病),现在庄上连一户姓杨的人家也没有了,但大家还是习惯叫黄杨庄。以前由于是个不足200人的小村(现在已有400多人),没有人去考证黄杨庄的发展史。它虽属单县管辖,但离金乡县紧相联,离江苏的丰县也只有10多公里,离安徽的砀山县城也就20多公里。在解放前黄杨庄没有大地主,但是,只要遇到改朝换代,黄杨庄就会不太平,听奶奶说:历史上曾出现县上组织人攻打黄杨庄,要灭了这个村子(攻打的原因不得而知)。因此,围着黄杨庄挖了一圈3米宽3米深的沟,这条沟就是用来抵御外来侵略的。现在这些大沟都不复存在了。我们家早些时候住在村东头,离住房子不远,就有一大片花红林(北京人叫沙果),花红树长的很矮但枝叶十分茂盛,树冠很大,最多的时候我们家有40——50棵树,一棵树能结1000—2000斤。果子熟的时候十分好看,非常好闻,一个果子可以呈现各种颜色。有红甜子,黄甜子还有一种比苹果小但是绿色的叫林沁,不熟的时候可以酸掉牙,熟了后酸甜,如果老不摘下来,它熟透了就开始崩皮,咬一口干面里透着酸甜,是专门孝敬没牙的老人的。果子在下树前都仿佛挂着一层薄薄的白纱、无论果子是绿、是红、是黄的都变成一种十分娇嫩的样子辍满枝头,村子北边、东边和东南有一公里,全是沙果树,从果子开花到成熟几里地外就能闻到花香、果香。村子东边不到两公里的是一条叫王林河的地方,一到雨水季节就汪洋一片,波光粼粼,到了秋天水少的时候孩子们就去捞虾摸鱼,人们捞到十几斤的鲤鱼常有的事。在自然灾害严重的60年代初,我常同村里的伙伴们去撸水稗子草的种子,那里的水稗子草长的和庄稼似的,一个上午可以撸半口袋。可以磨成粉和面一起做成窝窝头,甜甜的没有异味。王林河的傍边就是王林,王林河是因王林而得名,在我们老家坟地叫林。王林有很多的大坟头和石碑,据说在文革破四就时还出土过不少古文物。村子的南边的一部分和西边主要是枣树和桃树,那时清清的水绕村流淌,村东、村西、村南均有较大的海子(南方叫池塘),与我家的前面就有一个梨树坑,当年有四棵大几个人搂不过来。四棵大梨结的梨四种口味。春天可以赏花,夏天可以观叶,梨树坑也是孩子们游泳的好地方。秋天可以尝果还可以捞鱼摸虾,冬天人们从树坑里挖淤泥,是给土地追肥的最好肥料。人们边挖泥边品树。大跃进时梨树被砍掉了,坑里种了很多藕,一到夏天就开满红的白的荷花,坑四周种的有杨树、槐树和柳树,村西头的大人孩子一天三顿饭都蹲在坑边树下吃,笑骂声玩笑声,声声不断。虽然农村穷,但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也是我文化启蒙的地方,拿本书在树下可以尽情的享受。
鍥炲

浣跨敤閬撳叿 涓炬姤

鍙戣〃浜 2011-5-12 21:11:20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都是乡愁啊!
鍙戣〃浜 2011-5-12 22:09:45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写得太好了,太有画面感了,我都能想象得出村子的样子,也能体会到您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请您给我们这些刚离开家乡没几年的年轻人更多的教诲。
鍙戣〃浜 2011-5-13 11:03:52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同样的记忆,
同样的不能遗忘;

就在这广袤的鲁西南故里,
孕育了我们质朴的心灵;

再回首,
故乡依然在那边,
为我们守望。
鍙戣〃浜 2011-5-13 11:36:49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我的记忆里已经是80年代影像了,小时候最期盼的是过年,因为过年才有新衣服穿,军绿色一排口子的褂子和一粗布裤,再配一军绿色球鞋。最喜欢吃的是刚出锅的大馒头,掰两半沾白糖吃。屋里床周围贴满了报纸,一家人挤一个床上。 当时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拖拉机,电哩子(比较少) 。放学后几个小孩一起玩纸阙子,蹦拉、琉璃球、弹弓、自制铁丝手枪(打洋火类)等等。PS:那时候的孩子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最起码自己的玩意儿都是自主研发!
 妤间富| 鍙戣〃浜 2011-5-13 13:53:00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写的十分深刻。
 妤间富| 鍙戣〃浜 2011-5-13 13:56:54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回复 田园牧歌 的帖子

谢谢!只是为给网站添点颜色。
鍙戣〃浜 2011-5-13 14:13:19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写类真好!杂米鲜花啊,俺要送花!
鍙戣〃浜 2011-5-13 14:48:09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俺也送花
鍙戣〃浜 2011-5-13 14:58:37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真好,赞一个,很细腻。
鎮ㄩ渶瑕佺櫥褰曞悗鎵嶅彲浠ュ洖甯 鐧诲綍 | 注册

鏈増绉垎瑙勫垯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单县人在京同乡会-在北京我们彼此温暖! ( 鲁ICP备19001498号 )

GMT+8, 2025-5-7 11:01 , Processed in 0.1832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蹇熷洖澶 杩斿洖椤堕儴 杩斿洖鍒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