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人在京同乡会-在北京我们彼此温暖!

 鎵惧洖瀵嗙爜
 注册
鏌ョ湅: 2845|鍥炲: 1

人是万物之灵吗?

[澶嶅埗閾炬帴]
鍙戣〃浜 2012-7-10 12:31:08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闃呰妯″紡
自欧洲的文艺复兴之后,人是万物之灵这个概念已然深入人心。在中世纪黑暗的岁月里,这个观念与自由人性一起,冲突了旧世界的束缚,带领人们开拓出无数的人类新疆域,自然科学爆发,地理发现,艺术人文狂飙。

进化论似乎也是支持这个观点的。在地球进化出来的几亿个物种中,惟有人类进化出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说话和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类在走出非洲之后,发明了文字,拥有了艺术,创造了政治,发展了科学。走出蛮荒,拥抱文明,才是真正人类有异于丛林的真正标志。

这句话起码包含着以下的几个含义:

其一:人是万物的至高者。

其二:万物都以服务和增进人类的福利作为职责。

其三:人类的发展事业是自然界至高无上的事业。

我相信环保主义者对这么几个含义必然有诸多的非难。人类对于自然负有责任,应当保持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这是现代社会经过了疯狂的扩张与狂飙之后,反思与沉思的结果之一。然而,环保主义者是无从推翻这样一个论断的。与自然和谐共存乃是人类的一种主动选择。也就是说,乃是为了人类的长久延续性生存,才有了环保这样的一种事业。设若我们能够真的发现一个阿凡达的星球,那么,就像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一样,人类自然也就能够移民扩张,环保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讨论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毫无真实含义的过程。概念的真实性与人类主动的环保选择是一种并存关系,并无龃龉。

真的如此吗?

对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这个论断是十分可疑的。他并不是从环保的角度上去看的,而是从科学角度而言,这个判断是站不住脚的。

戴蒙德和另外一位进化论学者斯蒂芬•古尔德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自然科学家。他们首先都是自然科学家,崇尚以真正的科学证据来发言,而不是依据抽象的环保理念,或者人文主义的情感情怀。

戴蒙德1997年的作品《枪炮、细菌与钢铁》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奖,2004年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也获得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是直到最近,他的早期作品,出版于1992年的《第三种黑猩猩》才被翻译为中文。

如果要问人是否万物之灵,那么首先得问的是人如何异于禽兽?这个问题恐怕要令许多人本主义者们大惊失色:根据DNA的分析,人和黑猩猩之间的DNA差异只有1.6%,和其它大猩猩之间的差异,也就3.6%。戴蒙德酷酷地说:如果有个外星科学家来到地球,得出的结论是:除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之外,人是第三种黑猩猩。

按照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他推算出来,人类和黑猩猩之间走上不同的演化道路,大约在600-800万年之前。在物种的演化史上,这个时间不过一瞬。

如果这对人本主义者的打击还不足够的话,实际上在这么悠远的时间段中,人还是禽兽。他们和其它的任何物种一样在丛林之中生存,没有文明,没有艺术,没有工具,没有一切如今人类得以自豪的东西,不过是一种能够直立行走的哺乳类动物。一直到4万年之前,"人科动物"发生了一次大跃进,语言产生了,于是人开始能够称之为人了。

好吧,即便如此。但是4万年来,人类产生了一切动物所没有的文明啊。黑猩猩就没有咧。

恐怕科学事实还要令人类产生更多的失望。在人类已知的多数行为之中,都能够从动物界之中找到根源或原形。

我们以前的教科书中说,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是人类摆脱丛林的主要原因。这快成一个笑话了。今天澳大利亚的袋鼠还能够独立行走,而黑猩猩也会使用工具。戴蒙德认为,真正让人摆脱了丛林的,乃是语言。因为是语言让人类形成了沟通的能力,从而能够积累经验,在众多的物种中脱颖而出。

不过,语言在动物界之中也是有前身的。非洲的一种长尾黑颚猴,能用10种不同的呼叫声,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而经过科学家精心训练的黑猩猩,能够掌握许多单词。

可是,人类拥有着所有自然界不可企及的明珠:艺术。这是动物无能为力的了吧?

科学家们干了一件很坏的事情:他们把美国现代派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和大象西莉的作品给了艺术家们。艺术家们都倾向于喜欢西莉的作品。黑猩猩也会作画。生活在新几内亚的花亭鸟,能够建筑出极其精美的花亭建筑,用各种材料来装饰,并且还会在门前铺路。尽管所有这些动物的艺术行为,多少是带有求偶的功能的,但是它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已经毋庸置疑。

人类不仅仅从自然界那里学会了对自己有益的行为,也学会了自我戕害的能力。比如烟、酒和毒品。这些物品是已知的对人类毫无益处的东西,为什么人类还会运用?非洲的瞪羚见到狮子的时候,不是撒腿就跑,而是在狮子面前做了许多跳跃动作。这不是找死吗?其实,瞪羚的目标,是向狮子显示出自己拥有比狮子快速的能力。这是一种昂贵的进化,用这种高成本的、有害身体的方式,对狮子形成了一种欺骗。许多鸟类进化出与身体不符的长羽,乃是向雌性证明自己的雄壮,而牺牲了可能在天敌面前逃生的机会。人类使用无益的烟、酒和毒品的心理机制,与此无异。

另外一种人类学习来的坏习惯,是灭族,或者种族屠杀。

好了,我相信这么多的证据,已经充分能够说明,人是万物之灵实在是一个可疑的论断,至少恐怕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但是,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实在要仰赖自然界中极其偶然的机会主义。按照戴蒙德的论证,即便在庞大的宇宙中,真的有了和地球一样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也未必能够进化出和人类一样的生物来。也就是说,不幸地,人类恐怕没可能找到一个阿凡达,然后用欧洲殖民新世界一样,扩大自己的栖境。人可能是这个宇宙上惟一的性灵生物,孤独存在。

明白了这样的一些科学道理,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我自己从《第三种黑猩猩》中得到了这样的几个结论:

其一是节制。人没有从自然界中学到,而是自我发展出来的行为之一,就是对栖境的破坏。由于天敌的消灭,人类的人口迅速扩张。而人口迅速的扩张就意味着对自然索取的增加,从而就形成了对自然的破坏。人们对自然或宇宙有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然资源的供给或者宇宙所提供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是无限的。但是这些科学证据恰恰否认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要保持自我的生存与延续,就必须节制使用自然资源,否则,我们无处可逃。

其二是尊重。人类不过是自然进化的一种偶然产物,而在基因层面上,或者从行为层面上,我们与动物之间之异鲜矣。诚然,为了人类自我的生存与发展(这和动物界的目标并无不同),必须要从植物和动物身上获取资源。但是,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我们本质上不过是"第三种黑猩猩"。人掌握了语言和发展出精密的工具的确是动物所未能进化出来的,但是动物的生存本身也是构成这个精密微妙的自然的、与人的存在同样具有重要性的元素。所谓动植物乃是为人类而存在的思维的确可以休矣。虐杀和无节制地利用动物资源不过是人类自我膨胀的一种自杀性行为。

其三自然是保护。戴蒙德列举了人类毁坏自然的四种机制:过度猎杀、引入新种、破坏环境和涟漪效应。如果人们对于前面三种可以嗤之以鼻的话,那么第四种确实令我出了一身冷汗。人们毁杀和灭绝了一种生物之后,却无法预测有多少种动物或植物乃是依赖灭绝了的这种生物而存在的。于是一种生物的灭绝涟漪似地带来了一批物种的灭绝。这是一种怎样恐怖的情景?

我们人类真正异于禽兽的地方,并不在于人类有多少高明于自然的东西,而是在于我们发展出一种叫做人性的东西,并且自觉地去实践它。这种人性不仅仅在于明白对于同类的灭绝是一种罪恶,也明白与自然的共存才是自我福利的最大增长。而动物界不过是本能地去维护了其栖境的完整,从而为自我的生存获得空间。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而言,人是万物之灵,对于其自身,对于整个自然,尚有一点点正面的意义。
鍥炲

浣跨敤閬撳叿 涓炬姤

鍙戣〃浜 2012-7-11 13:41:12 | 鏄剧ず鍏ㄩ儴妤煎眰
谢谢亚当夏娃造就了一切!
鎮ㄩ渶瑕佺櫥褰曞悗鎵嶅彲浠ュ洖甯 鐧诲綍 | 注册

鏈増绉垎瑙勫垯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单县人在京同乡会-在北京我们彼此温暖! ( 鲁ICP备19001498号 )

GMT+8, 2025-5-8 12:51 , Processed in 0.0823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蹇熷洖澶 杩斿洖椤堕儴 杩斿洖鍒楄〃